本网讯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远方”是少年追梦的路,是脚下的征途,也是李宇曦从一而终的坚守。三年逐梦,戎装在身,他从地方青年蜕变为热血军人;三年归至,重回校园,他用军人品格锻造荣誉满身。
如果说用什么来诠释属于他的青春,大抵是“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八个字,怀一颗报国热忱之心,立一方自强不息之志,持一片真诚待人之态,做一切身体力行之事。
自李宇曦退伍复学的三年来,他先后担任湖南理工学院校团委学生副书记、机械工程学院院学生会执行主席,参与的主要工作获评“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优秀实践团队、湖南省志愿服务大赛疫情防控专项赛银奖、建行杯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个人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湖南省“青马在线”优秀工作者、岳阳市“优秀共青团员”等累计31项奖励。荣誉几字道尽,来路长篇难述,风雨兼程。
少时凌云志,深谙军营梦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每每想起这句话,已经退伍的李宇曦心中依旧热血澎湃。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军人事迹的感染,李宇曦的心中深谙从军报国梦。2016年盛夏,刚刚结束高考收到湖理录取通知书的李宇曦,背上行囊远赴广州,只身一人来到军营,当时的他,17岁。从踏入军营的那刻起,意味着他将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未知的挑战,思乡的情绪在入伍后的第一周到达了顶峰。
还来不及慢慢适应,新兵营的考验接踵而至。
入营第一天,新兵需要去领被装。当他到达宿舍时,发现战友们的被子都已变成薄薄的一片“豆腐块”,而他的被子却始终顽皮得难以“驯服”。他便抓住空余时间去“磨被子”,树荫旁、烈日下,都能看到他用木板、用身体等各种方法压平被子的身影。新兵入营三个月,他便磨了三个月,当他下连时被子已被规训得服服帖帖。
军事体能训练第一项难关便是五千米越野,放在平时,不经意间溜走的二十分钟宛若几世纪之久。头顶烈阳,漫漫长路,无疑对李宇曦的身心起到相当大的消磨,支撑他的唯有意志。“我要一直冲到终点,中途绝对不能停下。”他把“只要练下去,我不会比任何人差”的信心带到每一个项目当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李宇曦在新兵下连考核中夺得手榴弹投掷第一名,单兵综合成绩位列第一。
双冠的取得是结束也是开始。离开新兵营下到连队后,政治指导员在了解到李宇曦的信息后,建议其报考军校。怀揣着铮铮报国梦的他,通过层层选拔进入集训队备考。脱离课本一年多,单词的遗忘、面对数学题的困倦、竞争的激烈都是摆在他前面的“大山”,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加倍努力,便会“泯然众人矣”。
办法总比困难多。集训队的领导为他们请来当地市一中的老师补习文化科目。备考期间,早上5点40分起床背诵政治、英语等记忆性内容。除了上课之外,他都在自习室练题查漏补缺,一直到晚上12点多才离开,日复一日不虚度光阴。
六月,风吹乱了燥热。李宇曦以全集团军文化军事综合第三的成绩被军校录取,进入更高学府学习的他,牢记习总书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嘱托,就像点名时呐喊的那一声“到”,响亮坚定,绝不退缩。担当学员队指导员一职,主持国庆特别晚会一台,顺利完成了两次地方大学军训任务……他得到学员大队政委的高度认可。
归期有时,告别过去,阳光正好,他迈着矫健的步伐从军营步入校园。
正向反馈问题,找寻突破矛点
“60分万岁”、“一夜一个奇迹”这样的声音在校园里伺机涌动,而对李宇曦来说,“功在平时”才是一路走来的成功秘籍。
精准利用碎片化时间,全身心投入,讲究效率;从不下载成瘾性软件,杜绝诱惑,养成习惯。有效的方法为学习赋能,在2020学年中,他的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获得斌斌-掌商工程奖学金。
同时,他还把这种主人翁意识贯彻到了科学研究中。
说起与科研竞赛结缘,李宇曦始于机遇、终于理想。团委老师的点拨,往届学长的创意带领他步入科创竞赛的大门。
从“小白”到精英一路打怪升级,他在前行中摸索创意门路。写项目书、总结记录、提炼行业重点,他要做的远不止于此。
跨越第一步,见过“平芜尽处是春山”的惊喜后,他开始单独负责、自行组队。
备赛过程漫长且艰辛,当遇到组员请假,队内成员所剩无几的时候,作为负责人的李宇曦也曾犯了难。一边是项目进展,一边是队员请假。人手不够导致项目无法正常推进,身旁的组员突然情绪崩溃,这让李宇曦陷入沉思。
时钟指向十二点一刻,周遭的环境已陷入黑暗,李宇曦桌上的电脑和台灯依然闪烁着微弱的光,他的手指正不停地敲击着键盘,为项目进度安排做规划。面对队员们请假、项目推进困难的境遇,他感到有些无奈。
合上电脑躺回床上,李宇曦把枕头垫高,认真思考自己作为负责人存在的问题,他提醒自己,“一个项目,不单单属于我一个人,它还背负了团队所有人的梦想和追求,谁都不能轻言放弃,遇难就迎头赶上”第二天太阳升起,他又整装待发。
直至现在,他已经参加了许多竞赛,有披身的荣耀,也有错失的遗憾——国赛因经验、理解层次不够,资料准备不出彩,志愿服务大赛的答辩没有发挥最好的水平。面对这些遗憾,李宇曦不曾自我否定,而是第一时间对得失进行书面总结,“我会录像以便复盘细节,要反思好失误的点,为下次比赛积累经验。”
每一次起落都是奋斗的见证。他用一个晚上的失落换长足的坚持,正向反馈问题,找寻突破矛点,这朵不屈服的浪花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循环中得以翻腾向前。
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日渐默契的团队谱出科创天作之合,他们频频斩获国赛大奖,行稳致远,干劲十足。
以渺小启征,奔走大路上
湖畔湾的长檀社区,有一群穿着统一服装的学生,他们有的正弓着腰帮忙打扫房屋内外的卫生,有的跟老人围坐一桌闲聊家常,一时间,社区里充斥着朗朗的欢笑声,这抹亮色也成了社区独一无二的风景。
这样的场景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李宇曦所在的社会实践部常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而长檀社区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是他们的重点服务对象。起初老人们面对这些志愿者有些拘谨,熟稔后,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真挚的笑颜。“小同志,谢谢你们!”志愿者临走前,一位老人冲他们挥挥手,温声道。
无独有偶,团队长期义务家教的一名留守儿童同样让李宇曦感悟到志愿服务温暖的力量。对于留守儿童,他们通常采用所学代授课和孩子们玩乐的方式。岁月很短,记忆很长。尽管李宇曦已然忘却那个孩子的信息,却深刻记得他的改变,那个不善与人沟通,把自己禁锢起来的小男孩,经过志愿者们长期的义务家教和陪伴,慢慢变得活泼开朗。
这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快乐,“过去看新闻报道,觉得志愿服务离我很遥远,但切身投入进去发现是它是非常有意义的,很开心能为这些孩子的成长做一些实际的事情!”从旁观到实践,李宇曦话落即行,干在实处。也许人来人往,这段经历会在某一天被遗忘。但李宇曦认为,只要曾经给别人带去一丝温暖,他的志愿服务便有意义。
志愿路上,他步履不停。2021年他在学院各级领导老师的支持下,带领团队举办第一届“洞庭湖畔的红色乡愁实践展”,参展人数累计一万四千余人次。项目开展三年来,他们利用3D打印等专业技能复刻农具模型28件,汇编出《东洞庭湖区传统农具图集》被岳阳市博物馆收录。
实践展成功举办的背后,容纳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与付出。展会前期筹备考验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3D打印则需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制图软件绘制3D模型。如遇到较大的模型类似水车,可能长达几米,打孔器大,3D打印机太小,在复刻时常常不匹配,后续工作便无法开展。此外,还有不同型号、不同螺纹螺杆的零部件缺失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保证最终模型的制作效果,他将所需的零部件全部记录在本子里,建材市场、五金店……挨家挨户地找。走着走着鞋带开了,他也顾不及系上。一家一家地询问,一次一次地奔波,李宇曦始终带着军营磨炼的韧劲,与困难“死磕到底”。“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能买个盒饭蹲在路边就开始吃,吃完继续找。”李宇曦笑着说。一步一个脚印汇成来时路,笑声背后往往是旁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建立3D模型只是第一步,新的问题又在等着他们——结合机械专业知识汇编图集。李宇曦在群里弹出问题,老师学生从上至下一条心,自由讨论,如此一来,问题便会明朗许多。说起这件事,他的眼神有几分动容闪烁,“当你与团队共同为一个项目、工作而奋斗时,凝结起的那股力量是不可估计的。”
志向是星星之火,行动是助燃东风。李宇曦用爱与温暖投身志愿服务岗位,用心血与汗水浇灌理想之花。
历经千帆而后回首往昔,退伍不褪色,军人永毅。他将“最美大学生”的称号揣进行囊,赴下一个绮梦——选调生,以党员担当奔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
落日余晖照进玻璃窗内,李宇曦正奋笔疾书,携笔从戎的故事暂落,他祈愿扎根基层续新篇。
(责编/李一飞 审发/陈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