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工部
 首页 | 部门介绍 | 思政教育 | 学生管理 | 学风建设 | 资助管理 | 心理测试 | 武装工作 |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18年第6号预警
2018-11-27 15:45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18年第6号预警:


“培训贷”里有陷阱,广大学子别盲信

近期,广大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求职应聘的繁忙时期。有媒体报道,一些不法培训机构利用学生在求职季急于找到工作的不安心理,表面上为学生设计各种培训计划,作出提供兼职、实习、内推就业等虚假许诺,鼓吹接受“培训”后直接安排就业等,实际上在培训协议中嵌入贷款合同,但并未提供实质性的培训内容,使许多学生在不清楚合同内容的情况下背上了高利贷,卷入“培训贷”层层陷阱。

什么是培训贷骗局

部分学生急于找到工作,于是乎一些不法培训机构在网络上发布所谓的“招聘信息”、 关于职场培训的“XX计划”等,以此为幌子吸引求职者,大学生来到这些指定公司后,有相关的人员对其进行洗脑,或者直接以其能力不足要求对其进行培训,并签署贷款合同。一般贷款都是二十几期,利率高达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或者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怎样防范培训贷骗局

保持清醒。具备正确的就业心态,想要高薪职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高薪并非通过那么几次简单的培训就能实现的,只有经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是最为重要的。

提高警惕。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签订相关合同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内容,不要在未“吃透”合同条款的情况下轻易签字。

通过正规渠道。要通过学校等正规渠道寻找实习兼职或求职机会,对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和培训内容要进行深入了解和确认,不轻信天花乱坠的宣传,从而被不法机构和人员“忽悠”。

怎样运用法律武器

一、如果学员事后感觉签订培训合同和贷款合同的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并非本人真实意愿,学员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培训合同和贷款合同。但是,学员必须提供能够证明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事实存在的证据。

二、如果培训机构没有履行培训合同义务,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工商部门投诉,或是提起诉讼。根据违约情形的不同,学生可以要求培训机构继续履行合同义务、赔偿损失甚至提出解除培训合同要求培训机构返还培训费用。

三、如果培训机构已跑路,且没有履行过培训义务,培训机构可能涉嫌合同诈骗,学员可以到公安部门报案,当然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工商部门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维权行动实现了培训合同终止或解除,学员与借贷机构的贷款合同依然是合法有效的。除非法律规定或贷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培训合同终止时贷款合同同时终止,否则贷款本息仍需要依约偿还。

                                           湖南理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18年11月24日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5-2010 湖南理工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学院路  电话:0730-8640006  

部长信箱:xgb@hni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