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工部
 首页 | 部门介绍 | 思政教育 | 学生管理 | 学风建设 | 资助管理 | 武装工作 | 文明创建 
当前位置: 首页>>文明创建>>正文
 
文明沃土育时代新人 ——记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理工学院
2025-08-02 12:37  

四千米蜿蜒的湖岸线勾勒出灵秀校园,屈子求索雕像在阳光下静默矗立。近日,中央文明委授予湖南理工学院“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这块沉甸甸的牌匾背后,是该校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长途跋涉,更是其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生动注脚。

高位推动:创建与发展同频共振

湖南理工学院将文明创建视为牵引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学院党委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秉持“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深化创建”的理念,使文明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紧密结合、同频共振。


学院党委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基层党支部建设。精心实施“导航工程”“牵手工程”与“双引工程”,积极探索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学校连续九年获评“湖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彰显出这一机制的显著成效。


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先后获评“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化工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学校获批湖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学校大力倡导教师“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学生”,坚持爱心育人,这已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并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等众多先进典型。2019年3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大健教授受邀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精神铸魂: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双浸润


思想育人,润物无声。学院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在任弼时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岳阳楼景区等地建立了50余个德育基地,打造了别具特色的“行走的思政课堂”。“课前三分钟爱国朗读”与“湖岸说理”等品牌活动,将价值引领巧妙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移动思政课品牌:湖岸说理。

文化自信,根基深厚。《云梦学刊》三十九年来深耕屈学研究;校园内,屈原文化铭牌与求索雕像静静诉说着历史;屈子祠前,学位授予仪式庄严肃穆。忧乐精神与求索情怀,如春风化雨,无声地浸润着学子们的心灵。“传校训、唱校歌、讲校史”“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化活动,旨在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深植于青年学生的心田。


榜样引领:“湖南理工现象”诠释青年担当


在湖南理工学院的校园里,奉献担当已蔚然成风。学生王俊涛刚刚完成全国第二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他也是学校第46位捐献者。“从全国联网配型成功第一人到跨国捐赠第一人,榜样就在身边”王俊涛坦言,“身处这样的氛围,我无法置身事外。”截至目前,该校已有41名师生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位居全国高校之首,学院两次荣膺“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被誉为无偿献血献髓的“湖南理工现象”。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斌为王俊涛颁发第2万例捐献荣誉证书。

奉献精神早已深深融入青年学子的血脉。500余名毕业生积极投身西部计划,学校4次获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高校”;连续15年22次获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报道的育人典范。

2025年,36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新疆、西藏、贵州、甘肃等地。


环境育人:最美校园涵养心灵


校园之美,不仅在于山水风光。学院以建设“全国最美校园之一”为目标,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一心一带五区八园”的校园规划之中。通过推广智能水电管理系统,清洁能源使用率高达92%,单位面积综合能耗仅为标准值的三分之一,学校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环境育人,更体现在细微之处。图书馆、教育阳光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传递着文明的温暖;“光盘行动”让节俭惜福成为师生们的自觉习惯;南湖学堂、岳州窑基地成为科普教育的前沿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当被问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湖南理工学院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司念伟目光坚定地说:“学校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明精神已如南湖之水,滋养着湖南理工学院的每一寸土地,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勇担社会责任、投身时代洪流。在这片文明的沃土上,必将培育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材。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5-2010 湖南理工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学院路  电话:0730-8640006  

部长信箱:xgb@hnist.edu.cn